2020年瓷砖行业怎么样
建筑陶瓷行业作为房地产后周期重要子行业之一,受宏观经济环境与房地产行业影响较大。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统计,全国陶瓷砖产量早在2015年就出现-0.5%的负增长,随后增速一路下滑,2017-2019年三年连续负增长,增速分别为-1.2%、-11.2%、-8.7%,产量分别为101.5、90.1、82.2亿平方米。建陶产量大幅下滑,增速换挡预示行业已经步入负增长时代。2019年1160家规模以上建筑陶瓷企业,105家企业被淘汰出局,实现营收3079.91亿元,同比增长2.89%。2019年,瓷砖行业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行业整体运行平稳,经济效益较好,逐步迈入高端化、服务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的高质量发展阶段。由于普通消费者的品牌意识增强,工程集采、整装采购、甚至建材超市都有一定的品牌门槛,瓷砖产品的品牌集中度继续提升。
建筑陶瓷是用于建筑物饰面或作为建筑物构件的陶瓷制品,主要是陶瓷墙地砖(不包括建筑玻璃制品、粘土砖和烧结瓦等),通俗称为瓷砖。瓷砖相对于其他装饰材料(木地板、地毯、大理石等),具备防火、防水、防腐性能好、使用寿命长、不易藏污、保养简单且造型丰富等特点,在装饰效果上可以塑造多种风格。瓷砖下游主要是地产和基建,既可用于家装又可用于酒店、地铁、标志性建筑等工装市场,既可用于地面又可用于墙面,应用领域广泛。
2020年瓷砖行业前景趋势预测
2020年瓷砖行业机遇与挑战并存。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、农村人居环境改善、棚户区改造等政策的实施将对瓷砖行业的发展起到拉动作用,但行业也面临产能过剩、产业集中度低、减排和智能制造水平低、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。为此,全行业应继续加快推进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,运用市场化、法治化手段压减落后和过剩产能,依托资本和品牌力量提升行业集中度;推进先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,环保指标向“2+26”城市特别排放限值看齐;增强行业创新意识、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,,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。
据中研普华研究报告《2020-2025年中国瓷砖行业供需预测及发展前景分析报告》数据显示
中国瓷砖产业产量分析及预测
一、瓷砖行业总体产能规模
2014年以来,行业总产量告别过去10年的快速增长期,年产量持续下滑,于此同时,行业进入了消化过剩产能胶着期、转型升级阵痛期和房地产市场需求回落期,市场存量博弈阶段龙头公司也迎来了推进行业洗牌、抢占份额的机遇。
图表:2013-2019年中国瓷砖产能总体规模
数据来源:《中国建陶地理调查/2017中国瓷砖产能报告》,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
二、瓷砖生产区域分布
早期由于佛山的瓷土质量最好,消费者认可程度更高,佛山制造成为瓷砖行业的金字招牌。因此,佛山企业品牌属性较其他地域更强,也部分解释了当前瓷砖行业的龙头企业多源自佛山,而其他地域的瓷砖企业虽然形成了产业集群,但是大多品牌定位偏低。
受需求不振影响行业总产能开始收缩,行业目前已经形成了比较明显的产业聚集区:截止2017年底,全国建筑陶瓷生产企业生产线从3621条缩减至324条,降幅达到10%,瓷砖产能从2014年的139.63亿平米下降到136.28亿平米,下降2.4%受地产需求下行、出口市场不振因素影响行业供给侧开始出现收缩。
从区域布局来看,广东、江西、福建、山东、河南、四川、广西、河北、湖北、辽宁是全国最主要的生产省份,上述省份产能占比全国的87%,产业区域集聚效应显著,且全国产能布局兼具服务国内和外贸市场的能力。
图表:我国瓷砖产能分省分布(2017,单位:亿平米)
资料来源:《中国建陶地理调查/2017中国瓷砖产能报告》
三、2019年瓷砖总产量
近来中国瓷砖产量增速出现大幅下滑,增速换档预示行业逐渐步入成熟期。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地产口径住宅房屋竣工数据,房地产行业整体增速逐步向底部聚拢,2017-2019年全国住宅房屋竣工面积分别为7.2、6.6、6.8亿平方米,同比增速分别为-7.0%、-8.1%、3.0%,住宅竣工面积已连续两年低于7亿平方米,2019年虽有小幅回升,但竣工端整体下行趋势未变。
图表:住宅房屋竣工面积与陶瓷砖产量(亿平方米,左)对比
数据来源:国家统计局,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
建筑陶瓷行业作为房地产后周期重要子行业之一,受宏观经济环境与房地产行业影响较大。根据中国建筑卫生陶瓷协会统计,全国陶瓷砖产量早在2015年就出现-0.5%的负增长,随后增速一路下滑,2017-2019年三年连续负增长,增速分别为-1.2%、-11.2%、-8.7%,产量分别为101.5、90.1、82.2亿平方米。建陶产量大幅下滑,增速换挡预示行业已经步入负增长时代。
图表:瓷砖产量统计